电影推荐 ——2019-08-25
著书,旅行,出席名校演讲和访谈节目……
从美国总统之位退下的***,依旧活跃在公众视线之内,
而由他与Netflix**成立的影视公司,
及其本人亲自担任制片,所投拍出品的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
在年初圣丹斯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纪录片导演奖。
***夫妇与一男一女两位本片导演对谈
这部名为《美国工厂》被誉为:
“近十年最引人入胜的纪录片”,
*烂番茄高鲜认证
实则聚焦呈现的是一个中国雄起,
但所有美国人都不太愿承认和面对的事实——
长期以来,过度倚靠到廉价劳**等国建厂创产的美国***,
共同导致了本国制造业的日益衰败,
而随着“保留曲目”汽车制造业的优势不再,
美国迎来一波工厂倒闭和失业潮,
而就在2014年,作为昔日典型廉价劳**大国的中国本土“世界级”制造业名企「福耀汽车玻璃」(销售产量中国第一,世界第二),
走出国门,到美国倒闭的汽车城原址招工建厂。
然而,对于中美两国人来说,
这场跨国建企都远没想象的那般美好和顺利——
再就业的美国员工薪资被腰斩一半以上,
同时,伴随较高的事故率,超时用工,强制加班,方针性的被阻碍加入工会**……
而中方的**层与员工,难以理解美国人的惰性,自由意志,以及工会制度……
说到底,
这是一场两国文化与资本制度的碰撞,
而结局却是……是……
American Factory
首先必须强调一下:
本纪录片由两位美国导演,
经「福耀玻璃」企业授权拍摄,
请勿预设抹黑或**中美一方立场。
“拿多少钱办多少事”
中方主管所引的这句中国古语,
撕开中美两国的劳务现状,
也是老编思索许久拟定的本文切入点——
中国的「福耀」工厂实行的是:
月休两天,上12休12(小时)的两班倒工作制,
而这种违反美国法律的用工制度显然无法在美方工厂内施行,
入乡随俗的是:
**更多员工,缴纳更多“人头”社保,
以采取8小时,三班倒,每周双休工作制,
但「福耀」采取了只向美方员工提供,
当地最低时薪基础之上的工资政策。
而这也直接促使俄亥俄州政府和当地失业员工,
从最初的喜出望外,夹道欢迎,
到抗争权益,难断公正的局面——
起初,政府特批以「福耀」之名,命名街道,减免税务扶持,
失业者感激跨越大洋而来的岗位机会,
可结果,这三方之间很快展开多角矛盾。
而矛盾的核心,正是贯穿整部纪录片的「工会制度」引进之争——
那么,什么是美国工会?
简单来讲,就是帮助劳动者**的组织。
比如,用人单位拖欠工资,无故辞退员工,强制加班,工伤意外,没给防暑降温补助……
凡此遭遇的员工,工会将替劳动者出头***!
但是,前提是你所在的企业是工会会员企业,
所以,在美国这是衡量一家规范企业的指标,也是求职者考量的条件。
而假使,你所加入的企业并非工会会员企业,
你有权在同事间发起倡导投票,
以支持率反向倒*企业不得不加入工会。
片中,一些有此主张的「福耀」美方员工,就“挑起了”这场抗争运动。
于是,便上演了「福耀」中方管理层严防死守,撤换**班子,针对性裁员,
而政府一边要顾及民众诉求,
一边维系入驻企业**关系的局面。
但最值得审视与思辨的反倒是争端之中的,
来自中美员工个体的不同声音——
有一部分的美方员工也赞成不引入工会制,
因为一旦生效,他们将无法自由加班挣钱,
并抨击工会制是在职业和薪资上“不求上进”的懒惰同胞的遮羞布。
其中,到中国工厂参观的美国车间主管,
面对中方厂内半军事化管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,
当场非常美式的幽默表示:
“在美国最好用的工具是胶带”
“把他们嘴都封上了,效率才能提高”
而与此同时,赴美的中方员工也表露出他站在全体劳动者立场的观察——
他发现很多美国同事每班虽只上8个小时,
但却因薪水腰斩,要**打上另外一份工,贴补家用,
对于挣扎在温饱线的上工人阶级来说,懒惰似乎又是伪命题。
而最好的佐证,莫过于以失败告终的工会入会抗争运动——
在经历一系列的对美方**和员工针对性淘汰后,
这场内部投票以反对者压倒性的优势,成功**。
美方劳动者接受制度福利的牺牲,
以换取更多的工时和收入。
中国资本运作模式大获全胜,改变美国。
然而,当从中国工厂考察回来的美方车间主管,
试图效仿中国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,来一次早会**时,
却不得不接受难以推行的事实,
反观之下:
是中国人骨血里有更易于*从的基因吗?
不,通过赴美员工到美国同事家中,欢闹,跃跃欲试,摆弄**合影留念的情节,
我们可以感受到国人对新鲜事物和自由意志的渴求——
枪在此只是一个符号却能代表很多。
值得一提的是,
身为「福耀玻璃」创始人的福建籍(公司名称渊源)实业家曹德旺先生,在纪录片中数度出镜。
而与他在经营企业上精打细算的不同的是,
其迄今已向国内社会各界捐款总额高达120亿***(很多大学有他出资投建的图书馆)
从办企角度他亦提供无数的就业岗位,造福万家。
但同时,身为虔诚***的他也思索求问,
自己扩张办企所相应产生的环境资源消耗问题,是否也是一种业障?
然而,对寻常百姓的我们来说,
落点依旧要回归到实际生活层面——
正当观众对中美双方求同存异稍感欣*之时,
结尾处的「福耀」战略决策者一席关于,
将在未来几年的生产线中引进全自动机械设备替代员工的展望,
再度挑拨到每位观众的敏感神经——
从事各行各业的我们是否抱有忧患意识?
在资本洪流中芸芸劳动者终究是弱势群体……